教育資訊
腸癌普查
一般應由50歲開始,主要方法有下列方法:
- 大腸鏡(Colonoscopy): 最全面的檢查,檢查前需進食低渣餐及服用洗腸藥,一般建議每十年檢查一次。
- 大便隱血檢查 (Fecal occult blood test): 一般建議每年檢查一次,病人只需提供大便樣本,透過試紙即時知道結果。如發現大便有隱血,應作大腸鏡檢查。
- 乙狀結腸鏡 (Sigmoidoscopy): 一般建議每五年作檢查一次,檢查前需用灌腸劑洗腸,但只能檢查直腸及乙狀結腸部分。
- 電腦掃瞄結腸造影(CT colonography): 一般建議每五年作檢查一次,檢查前需進食低渣餐及服用洗腸藥,如發現異常,應作大腸鏡檢查。
- 鋇劑灌腸攝影(Barium enema): 一般建議每五年作檢查一次,檢查前需用灌腸劑洗腸,如發現異常,應作大腸鏡檢查。
大腸檢查
主要有三類:
- 大腸內窺鏡檢查 (Colonoscopy)
- 電腦掃瞄結腸造影 (CT colonography)
- 鋇劑灌腸攝影(Barium enema)
至於作哪一項檢查較為適合,情況因人而異。
什麼情況下患者應考慮進行腸鏡檢查?
如患者感到下腹痛或排便習慣改變、貧血和大便出血的症狀,便建議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,診斷病因。一些年齡大於50歲和家族有大腸癌病歷,也建議定期照腸鏡。
腸鏡程序是怎樣?
大腸內窺鏡檢查進行前,患者需於檢查前三天開始進食低渣餐,即纖維質較少的食品。於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藥,清理大腸內的排泄物。腸胃肝臟科醫生會為患者注射鎮靜劑,而患者需作左側臥屈膝方便腸鏡進入。內窺鏡經由肛門進入體內,可檢查病人的直腸和大腸。如醫生於檢查中發現病變,可即時為患者進行割除瘜肉手術,如有需要,將抽取組織化驗。
腸鏡可診斷什麼病症?
癌症,如大腸癌和直腸癌,腸炎,腸瘜肉,憩窒,痔瘡和血管病變等等。
腸鏡檢查可進行手術?
如腸胃科醫生進行腸鏡時,診斷有腸出血或腸瘜肉,可即時為患者進行止血和割除瘜肉微創手術。
腸鏡檢查需注意什麼事項?
由於患者需注射鎮靜劑,故鎮靜之後,患者血壓會較低和出現呼吸不順暢等情況。腸鏡亦有可能導致出血和刺穿等問題,機率少於0.2%。對鎮靜劑和麻醉藥敏感的患者,不適宜進行腸鏡檢查。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問,請咨詢腸胃肝臟科醫生。
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。
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,而不應只依賴網站上的資訊。